學佛的夢想是成佛,學攝影的夢想是一機一鏡,一生只用一台相機跟一顆鏡頭,就可以行走天下,成就大師。攝影者的太太老婆,總是質疑為為何先生不能一輩子只買一台相機一顆鏡頭,每次攝影者再去添購攝影器材,每每受到太太的壓力,如果一生一機一鏡,就可以免去多少紛爭。
攝影名家的器材, [ 十 ] 是基本量度,十台相機,十顆鏡頭,是大師必備條件。大凡名家總是接近或超過 [ 十 ] 。如果一位攝影家,能夠壓低 [ 十 ] 這個量度,到達 [ 三 ] 或者 [ 二 ] ,甚至 [ 一 ] ,那麼即是一位節儉的攝影名家,而不是優秀的攝影名家,名家為了攝影保證, [ 十 ] 至少是基本量度。
[ 十 ] 是可以拆開的,兩台拍攝名作的 135 主機,一台名作用的 135 備機,一台 120 ,一台收藏用 120 ,一台收藏用骨董相機,兩台初學攝影的入門機,一台攝影進階後的相機。一台傻瓜,再加上如今一台數位主機,一台數位備機,一台數位傻瓜。數一數,基本就是 [ 十 ] 跑不掉了。沒用 120 不完全合乎是名家。名家一定也有初學攝影之時的兩台相機。因此, [ 十 ] 不是過分,其實是相當基本而合理的數目。
如果柯錫杰如今去拍攝,仍舊依然使用他三十年前初學之時的相機。如果紀國章依舊使用他二十年前考上 FRPS 的相機,這樣是絕對不能夠被讚美的,只能說,如果這樣,那他的水準二三十年沒進步。如果這樣,那他真是極度寒酸刻苦了。因此,即便無法知道柯錫杰跟紀國章有多少相機,總之絕對百分百不會低於 [ 三 ] , [ 十 ] 是基本的。甚至 [ 三十 ] 也並不過份。
相機的更新,是攝影功力進步的象徵,相機的添購,是攝影火候更上一層的保證,只有攝影功力到達須要,並且一定要的,同時經濟也夠基礎,兩者相加,才會再去添購下一台相機。真正功力上昇一層級。功力火候,跟經濟基礎,這兩者是攝影上昇的兩樣條件,缺一不可。而攝影上昇的表象,就是去添購下一台相機。攝影功力不斷上昇,因此即是相機一台一台添購,一機一鏡,只能說,一輩子水準沒有上昇,停滯在初學階段了。
攝影者的太太可能要失望了,要求先生攝影水準不斷上昇,卻又完全不添購相機,這其實是一種矛盾。這也正是攝影人的痛苦所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