鄭成功從荷蘭人手裡收復台灣,,並以台灣為反清復明的基地,建設台灣不遺餘力,深得民心,死後人民設廟奉祀,但為避免清廷找麻煩,故稱鄭成功為「開山王」。開山路之名,也是因此而來。
清同治13年,欽差大臣沈葆禎奉命來台辦理防務,深入民間才發現鄭成功對建設台灣的貢獻,上書皇帝強調鄭成功是明室遺臣,而非亂臣賊子,建議建祠紀念之。在正門石匾提「明延平郡王祠」,這是清朝首度承認鄭成功的事蹟。
從福州載來工匠、材料,將開山王廟擴建成一棟台灣少見的「福州式」建築,於光緒元年竣工。名稱也改為「明延平郡王祠」日治時期,鄭成功因與日本有血緣關係,所以倍受推崇,祠名被改成「開山神社」,增添不少日式建築風格。民國52年興工重建,整體格局大致不變,建築則由福州式改為鋼筋水泥的中國北宮殿式建築,並在延平郡王祠旁邊蓋了一座現代式的「民俗文物館」,即成今日的模樣。舊廟新建,曾造成是否列入古蹟的爭議。現在延平郡王祠已經看不到當時神社的遺跡。
紀念鄭成功~我們也來個"成功御守"ㄅㄚ!
歡迎來台南府城尋古喔!
台南古蹟~延平郡王祠 2008.2月立樹攝
請多多多指教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