Ken Chu & Digital Photo (朱健炫的數位攝影世界)- 手札部落格
http://www.photosharp.com.tw//Blog.aspx?MId=99421      
文章內容
上一篇   下一篇
【吾土與吾民】之:當海芋盛開時--淺析我的「純粹主義攝影」組作   (點閱2625128)
器材分類:Nikon 尼康 / 數位單眼 / D7000    日期:2014/4/6
突然,發現大家都開始貼海芋的英姿了!......

去秋陪年邁的老父到竹仔湖吃飯,短短的一個小時,我竟在餐廳後方浩大的海芋園裡有了豐碩的收穫! 

當然,我並非因此摘回了一把把的海芋,而是那台心愛的NIKON D-7000裡,不經意地竟然裝載了滿滿的興奮!

知道甚麼叫「純粹(直接)攝影」(Photo-Straight。簡稱「純攝影」)嗎?知道甚麼是「F-64」攝影群嗎?認識誰是Ansel Adams (安瑟‧亞當斯,1902~1984 ) 、Imogen Cunningham (伊摩珍‧康寧涵,1883~1976)、John Paul Edwards (保羅‧愛德華茲,1883~1958)、Sonya Noskowiak (諾斯克威克,1900~1975)、Henry Swift (亨利‧史威福特,1891~1960) 、Willard Van Dyke (范•戴克,1906~1986) 和 Edward Weston (愛德華‧威斯頓,1886~1958)等人嗎?

這群赫赫有名的攝影大師們正全是F-64攝影群的成員,而F-64攝影群也是「純粹攝影」(Photo-Straight)的大本營。

在「字典」裡,“Straight”有兩層意義:一是「直接」〈direct〉,一是「純淨」〈或「純粹」,pure〉;換言之,「純粹主義」(Straightism)理論便是建立在「直接」與「純淨」──即「忠實」〈honest〉的原則之上。先驅「保羅‧史傳德」(Paul Strand)認為﹕

「它才是攝影本質,也是攝影的『直接』產物和界限..,因此,其過程和操作手法須運用『純淨』的攝影術才行,而非敷衍了事。」

是以,簡單的說,這裡所謂的﹕

    直接——即被攝體與相機間完全是一種「直接」關係。看到什麼即拍出什麼。
    純淨——即作品產生過程和操作法須「純淨」,不得加以任何「不純」因素如﹕集錦(合成)、顏色改造加工、後製改變原狀...等。

基本上,受歐洲「新藝術運動」的影響,「純粹(直接)攝影」(photo-Straight)的背後有著濃厚德國「新即物主義攝影」(Photo-New Objectivism)的斧痕。也因此,「純攝影」(photo-Straightism)涵括了--

前期帶有「新即物主義攝影」(Photo-New Objectivism)色彩的「特寫」(close-up,近攝) 風格。

也接續了後期利用小光圈、長景深等「泛焦」(pan-focus)下的「新自然主義攝影」(Photo-New Naturism),我常笑稱那根本是Zone-System魔法下的「大自然風景攝影」。

「純粹(直接)攝影」(Photo-Straight)的特色不外--

(1)「形」(Form ,含括點、線、面)的構成。
(2)「質感」(Qua1ity)與「層次」(Gradation)﹕「質感」可分為「銳利度」(Sharpness)和「紋理」(Texture)。這是攝影唯一異於其他藝術之特質。      
(3)「光與影」(Light&Shade)的變化。
(4)「色階」(Step)與「色調」(Tone)的組合﹕「色階」,在「黑白」是講求「灰度」的深淺,在「彩色」是講求「色度」的深淺,亦即濃度表現。而「調子」則分高低調與冷暖調,牽涉到明度與色溫。

我的這套「海芋組曲」,正是循著「純攝影」的足跡而至,在「直接」與「純淨」的原則下,我已儘量保持了現場拍攝設時的「原汁原味」,甚至攝後連切割剪裁都沒有......

這次,我試圖一幀一幀地說明我拍攝時的企圖,目的在闡明所謂「純攝影」的本質。由於藝術的主觀性過強,他的多元和原創性本就容易流於「小眾化」,很弔詭的是一旦「大眾化」了,就又變得「通俗」了!


讓我們繼續看下去--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就此開始:



海芋組曲-01: 以「大遠景」拉開序幕,「倒三角形」構圖來加強景的縱深度;為維持「色階」的連續性,我盡量使「對比」適中。


海芋組曲-02: 這即是所謂的「中景強調」,乃是"LIFE"雜誌最愛用的手法。我用「光影」變化和「質感」細節來凸顯被攝體的豐滿感。


海芋組曲-03: 改以「直幅」表現另一角度的中景。層層疊疊的「重複」與「齊一」的「美學法則」,前後「實」與「虛」的對比,使「形」的組構更突出主體和主題。


海芋組曲-04: 高角度鳥瞰拍攝,讓環境描述更加明確。利用廣角的輻射線構圖,和「形」與「色」的呼應,給視覺有更新的美感。


海芋組曲-05: 由中近景進入「近拍特寫」(Close-up)。所謂「質感」與「層次」,要的就是「紋理」「銳利度」和「漸層感」,更不能忽略「光影」變化。


海芋組曲-06: 改換側角度「中景深」拉近「特寫」,強調光的透明度以及露珠的質感,還有「主體」與「副體」的前後呼應和虛實對比,以突出「主體」。


海芋組曲-07: 正式進入單一「主體」的描述。自第一幀的「大遠景」漸進到現在的「大特寫」,乃利用「照片群」(Pictures Group)的「遠近強調」來構成海芋園的詳細組合。


海芋組曲-08: 開始各角度的「大特寫」,給觀賞者對海芋有更深一層的清晰概念。「細節」與「光影」是我想要的,


海芋組曲-09: 遵照「起承轉合」的敘述結構,利用「榮」與「枯」的對比,進入「轉」的境界。


海芋組曲-10: 另一種對比,利用「實」與「虛」來表達我對生死循環的觀點。


海芋組曲-11: 最後的Ending,一株無聲的結語......!
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=

感謝觀照,你們的回應是我最大的榮幸!


 



內部引用此文章 》 外部引用網址: 由於外部引用的廣告太多,暫時關閉外部引用的功能 !! 上一篇   下一篇
回應列表 ( 4 )
grace4301 留言於2014/4/6 下午 10:05:35  
其實我最不會回應屬於有意象及觀點的攝影作品,
因為,每個人表達的方式不一,
我很怕說得不恰當,因為我非拍攝的當事人,
無法張張影像都能了解其涵意。
只能靜靜並專心的欣賞對方所呈現的作品,
要說有何想法~還真的說不上來!
因此我很怕到藝廊去評論許多攝影朋友上傳的相片,
純欣賞可以,要說話~真難。哈哈…^0^

我覺得攝影者能表達出相片本身的含意,
就已屬難得,因為有些人上傳相片都是無題,
有主題並符合主題的相片就已構成它本身成功的條件,
所以不需評論,只要是有主題有思想有意境,
每張相片都有它存在的意義。^^


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kenchu181 留言於2014/4/7 上午 07:51:11  
「所以不需評論,只要是有主題有思想有意境,
每張相片都有它存在的意義。^^」

我非常贊成你這句很具哲理的話,老實說,我倒真想聽聽你看後的想法,不管與我拍攝的初衷是否相同?總是能讓我了解我這樣組合,別人到底怎樣的觀點?

誠如你那套學運作品,真的拍得很棒!我也在你的部落格留言,我的那些看法不一定妥當,但也足供你的參考,作為一種交流和切磋。這是對真正想說真話的夥伴的一種回饋。我沒有一一點出優點,那是我覺得拍得好對你而言是天經地義,倒不如說些我覺得怪怪的地方,對你更有幫助。

藝廊那邊我確實有些失望,我所屬「雨滴小集」裡有伙伴曾當過手札藝廊版主,因此很多操作手法我就不便講。但有些動輒七八十分甚至百分以上的作品,我覺得與我看法落差很大,個人觀點不同吧?.....

部落格有個好處,他可以海闊天空的PO文與圖,可以貼很高檔的作品,也可以貼純紀錄性的東西。而我會講些真話的對象,常是衝著「基隆同鄉」的身分,那真的是一種鄉情。譬如:基隆小高...,我希望我在他部落格講些真話他不會介意(有時,我自己想想不妥,就主動刪掉了)。

其實,本質上「純攝影」某種程度仍存「畫意攝影」的遺風, 我對這種拍攝風格並不完全喜歡,因此我常試圖把它拍得更像「心象風景」。一旦作品發表,即令不說明,也期待大家多少能意會些甚麼?

我寧可我的作品像Edward Weston (愛德華‧威斯頓) ,也不要如Ansel Adams (安瑟‧亞當斯)的那一堆「風光照」!

這次我會一幀一幀的說明我拍攝的企圖,我只是想藉此闡釋甚麼叫「純粹攝影」?至於作品的好壞,就看他是否感動別人了?藝術本就是「小眾化」,很弔詭的是一旦大眾化了,就變「通俗」了!

大家加油!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留言於2014/4/7 上午 11:57:21  
    朱兄-------午安*******圖文並茂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*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kenchu181 留言於2014/4/8 上午 12:43:55  
虹橋兄: 晚安,感謝觀照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
欲回應請先 登入

引用列表 ( 0 ) 為避免不當廣告,新的引用預設為隱藏,作者本人開啟後,其它網友才能看見。
  此文章未被引用

印象工場 攝影家手札 版權所有 © 2008 Photosharp Taiwan Inc. All Rights Reserved